这篇博文是缠师对2007年5月30日(530)因印花税上调导致股市暴跌当天的行情进行的“当下”技术分析。核心内容用大白话总结如下:
突发事件下的卖点选择: 印花税消息是突发利空,导致开盘前就能预判当天几乎没有第一类卖点(最高点逃顶的机会)。缠师提前提醒大家,当天最重要的操作机会是第二类卖点(反弹不过前高)和第三类卖点(反弹后破位)。大盘最终走出了第二类卖点(9点48分),但个股可能更弱,只出现第三类卖点。
分析工具:1分钟图与力度比较: 缠师用1分钟图来分析。他把当天的暴跌缺口看作是最低级别的走势(相当于1分钟以下级别),然后把全天走势分解成了5段“1分钟以下级别”的走势类型(A、B、C、D、E,文中主要分析了前三段ABC)。
关键点一:确认第二类卖点(A段):
开盘暴跌(缺口段)后,必然会有反弹(A段)。
判断这个反弹A段是不是第二类卖点,就看它能不能创新高或者是否“背驰”。
缠师观察A段内部结构(上下上),发现其中的第二段“上”明显力度不足(对比MACD红柱面积变小或成交量等),出现了“背驰”,同时价格没创新高。这当下就确认了A段高点就是理论保证的第二类卖点。
关键点二:B段下跌与盘整背驰:
从第二类卖点(A高点)开始的下跌是B段。
要判断B段跌完没有,需要比较B段下跌的力度和最初缺口那段下跌的力度。
比较方法:看MACD绿柱子的总面积(B段的绿柱面积要加上前面几个小绿柱)。比较后发现,即使这样算,B段的下跌力度也比不上缺口段。
这种“下跌力度减弱”就叫“盘整背驰”。这意味着B段跌完必然会有反弹(C段),而且这个反弹肯定会回到A段开始下跌的位置(第一个绿箭头处)之上。
关键点三:形成中枢: 果然,B段后的反弹(C段)回到了A段起点之上,并且C段内部也能看到背驰迹象。这样,A、B、C三段就有了重叠区域(4087-4122点),这就构成了一个“1分钟级别的中枢”。这个中枢就成了后续走势(是继续震荡还是选择方向)的关键参照物。
小级别转大级别: 缠师特别解释了B段内部的细节:B段最后一段下跌本身并没有明显的“背驰”信号,但它还是结束了。这是因为在小级别上发生了力量转换(MACD柱子缩短是线索),导致它在大一级别(B段整体)上形成了“盘整背驰”而结束。这说明大级别的转折点,其内部小级别未必有标准背驰。
操作提示: 对于B段盘整背驰引发的反弹买点(C段起点),是否参与回补(买回来),取决于你的操作级别、交易成本(当时印花税上调增加了成本)和具体操作的股票。对于大级别操作者,这种小级别的波动可能不值得做,但理解小级别的原理对把握大级别同样重要。
总结一句话: 缠师这节课通过530暴跌的实例,详细演示了如何利用他的理论(分型、笔、线段、中枢、背驰)在突发利空导致的极端行情中,当下识别关键卖点(特别是第二类卖点)和买点(盘整背驰点),以及如何分解走势、比较力度、确认中枢,为后续走势判断打下基础。核心是强调理论的“当下性”和“可操作性”。
炒股票软件排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